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是0-6岁,错过最佳干预期,患者的智力和行为水平都只能停留在幼儿阶段。甚至终生残疾。 临床表现 3岁前起病 2/3患者在出生后逐渐发病,1/3患者在1-2岁内发育正常,3岁之前出现退行,即原本已经获得的能力逐渐消失 男性:女性=2.6-7.5:1 主要症状(凯纳三联症) 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 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 社会交往障碍 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。患儿缺乏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的兴趣,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,因而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。
婴儿期 很多患儿在18个月前就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,但未能及时识别 回避与他人目光接触 缺少面部表情,没有社交性微笑 别人表示要抱他们时,不会像正常婴儿那样伸出双臂回应对方 部分患儿拒绝拥抱,或者被抱起时全身僵硬/松软 不愿意与别人贴近 难以用玩具、声音或动作吸引他们的注意 呼唤名字没有反应 对周围环境反应淡漠,对别人的活动不感兴趣,不会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幼儿期 仍然回避目光接触 不理睬他人呼唤 缺少同龄孩子应有的依恋反应,易于与父母分离,不认生,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,当父母离开时不会大哭大闹或情绪低落,见到父母回来也不会表现出兴奋和愉悦。 受到伤害或不开心时,不会寻求母亲的拥抱或抚慰,对他人的悲伤和痛苦也表现得无动于衷 通常不与同龄人玩耍,极少主动接触其他儿童 不会玩儿具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 学龄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病情的改善,患儿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交往有了明显的改善,他们能有好地对待父母或同胞,对他们产生了感情。 但对于家庭外的人仍缺乏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独来独往,我行我素,自娱自乐 无法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 在与同伴德互动中,常常处于被动角色 即使有交往的愿望,在交往方式和技巧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成年期 患者成年后仍无法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即使愈后较好,也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,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恋爱、结婚 部分患者有与他人交往的渴望,对异性有兴趣,但由于对社交情境缺乏理解,不能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做出适宜的反应 言语发展障碍 往往是孤独症患者前来就诊的直接原因 言语交流障碍带来的危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剧 与失语症不同,孤独症带来的言语障碍是一种全面的损害 言语理解能力受损 每个患者程度不同 无法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时,可能表现出痛苦或愤怒 大多无法理解幽默、成语、隐喻等 言语运动能力受损 缺乏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,不会运用学过的词汇描述事物,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。 由于不会提出话题,无法主动与人交流 由于无法对他人的谈话做出恰当的反应,而不能维持交谈。 交流中不注视对方的眼睛。 不在以对方是否在倾听,自说自话 语言刻板,总是反复诉说一件事或一个话题 不会使用代词,无法区分“你”、“我”、“他” 语句缺乏联系,存在语法错误,所以难以理解 模仿性言语或刻板重复的言语 即刻模仿:当别人说完一句后立即重复 延迟模仿:重复几小时、几天、甚至数十天前听到的话,或者是电视广播里的话 刻板重复:患儿反复说一个词语、一段话、一件事,提出一个问题或讲述同一个“小故事” 部分患儿会突然反复尖叫、哼哼或出怪声,仿佛在自言自语 语音、语调、节奏异常 往往缺乏语调变换,没有抑扬顿挫 无法用语音、语调、语气和语速的变化辅助表达 非言语交流的缺失 肢体语言很少,不会用点头、摇头、姿势和手势表达想法。 狭窄和异常的兴趣 对正常儿童的游戏或玩具缺乏兴趣 迷恋一些特殊的、非玩具的物品或活动,如:圆形可旋转的物体、电视广告、单调而重复的声音、某种味道或某段音乐 关注物体的非主要特征,如物体表面是否光滑、是否有某种味道、运动速度快慢等 会反复触摸、闻、旋转物体,并从中获得愉悦 常常强烈依恋某物体,把该物体时刻放在身边,一旦该物体被拿走,便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,哭闹等 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严格地按照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做事,拒绝生活的任何改变。如,常年吃同样的食物或喝同一种饮料,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排便,反复地画一幅画或写相同的紫,拒绝换衣服等 一旦环境发生改变,他们会烦躁不安 出于这些原因,他们中严重偏食和营养不良者较多 刻板重复的特殊行为 如反复蹦跳、拍手、转圈、从手指缝中看景物、用脚尖走路等。 猛烈敲击、拍打、撞头,受伤也不觉得疼痛 其它表现 感知觉异常,过分敏感或迟钝。有些患儿对疼痛非常麻木,因此常常受伤。有的患儿对声音、光线非常敏感,对正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声音和光线会让他们难以忍受。有的患儿味觉迟钝,有的则有很好的平衡能力或听力。 特殊的感知觉使他们当中的人具备特殊的才能,如音乐、绘画、机械记忆或计算能力等 70%患儿智商在70以下
联系方式::0311-68075695
微信:15175793836
QQ:215009304
康复师:周春叶
电话:15175793836
联系地址:石家庄市长安区胜利北街398号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石家庄儿童自闭症特教中心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