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康复家园(小儿脑瘫/自闭症/语言障碍/发育迟缓等)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05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儿童康复过程中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的区别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2-15 21:21:33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一、平衡训练
1.定义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,提高患者坐、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。
平衡障碍的关键环节包括:①本体感受器②前庭系统;③视觉系统;④高级中枢对平衡信息的整合能力。
2.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  支撑面 、身体重心 、稳定极限、摆动频率。
3.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索①站、 坐的支撑面积。②体位: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大致为前臂支撑俯卧位、前臂支撑俯卧跪位、前倾跪位、跪坐位、半跪位、坐位、站立位(扶平衡杠站独立站、单腿站等)。③状态: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。④移动方式。⑤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。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。⑦干扰的力量: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、速度、方向及作用位置。⑧感官刺激的传人途径:有视觉前庭、本体感受器、触觉等。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。⑨感觉刺激传人:可以是致的、削弱的或矛 盾的。10、运动对策:有踝对策、髋对策、跨步对策、保护性抓握等。
4.临床应用
(1)适应证:因中枢性瘫痪或其他神经疾病所致感觉、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,下肢骨折、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。 (2)禁忌证: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,骨折、关节脱位未愈者,严重疼痛或肌力、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。
二、协调训练
1.定义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、准确、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,即利用残存部位感觉系统以及视觉、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。
2.临床应用
(1)适应证:探部感觉障碍,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脑性运动失调、震颤性麻痹,因不随意运动所致的协调运动障碍。
(2) 禁忌证,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,骨折脱位未愈者,严重疼痛或肌力、肌张力异常者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在线咨询
!tabtitle!
咨询热线
18332021161
微信扫一扫
添加好友在线提问

QQ|手机版|河北祥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( 冀ICP备15029632号

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564号

GMT+8, 2024-4-20 03:15 , Processed in 0.137831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